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

『觀察隨筆』之大馬選舉日

對於馬來西亞人,也對於我這個在這裡生活快要半年的人─5/5是個特別的日子。
為什麼特別呢?(連我不用投票的人都緊張了!還跟房東一起看『開票選舉夜』)
今天是馬來西亞五年一次的大選。
重要的是,今天有一些特別的選舉情勢,程度就像....
第一次台灣政黨輪替的感覺吧!

首先,有多熱門呢?

1. Google Doodle今天的主題!!


Malaysia Election Day

2.連不關心外國新聞的台灣媒體也報導了!(這是證據嗎?)(攤手?我也不知道)

Yahoo新聞

甚至還有後續報導

3.世界各國報導

美國福斯電視網(Fox)
英國BBC
英國衛報(Guardian)
中東半島電視台
知名的經濟學人雜誌(The Economist)


選舉介紹 半島電視台簡介 BBC Q&A

隨筆一:何時大選?

話說,三個月前,我的同事們就開始念念不忘『何時要選舉呢?』
身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國的台灣人的我就不懂呢?
『選舉不是憲法規定好好的嗎?』『時間到就該選舉了啊?』

同事們解釋:
「馬來西亞要選舉,大多是五年一次;要國會『自己』宣布解散,一個月內舉行選舉。因為之前執政黨都很確定他們會贏,所以四年時間一到,就選舉,反正結果都是一樣,上次2008選舉時,執政黨遺失很多席次,這次他們直到最後一天法定解散日,也沒有宣布解散。」

**根據馬來西亞選舉法,全國大選必須在上屆大選5年內舉行,並根據馬來西亞聯邦憲法,全國大選須在國會解散後的60天內舉行。

*在2008年大選,國陣(現在執政黨)贏取了國會選舉,但卻交上了前所未有的最差成績。在222個國會議席中,反對黨贏取了82個議席(36.9%)。

換句話說,如果國會不解散,那就不會有選舉!聽完後,我有點傻眼,我一直以為重要選舉的時程都是法律規定好,無法由執政團隊操作的,這樣才可以保持行政中立,不是嗎?

隨筆一:投票兩次?

這次馬來西亞選委會使用防偽墨水(indelible ink) UDN報導 BBC報導 來避免兩次投票。

聽當地人說,會有人給選民第二張ID,讓他們再去投一次!

我看到投票回來的房東夫婦們,手指上都有黑色墨水,說是投票後的痕跡,可以避免有人拿兩張ID投票。

老實說,這樣讓我很不能理解,如何能夠投票兩次呢?一個人不是就一張身分證,拿一張選票投嗎?

隨筆二:正大光明的買票行為

有個馬來朋友說:「選前,政府答應給民眾很多福利,讓人民感受到政府的好處,很多人因此認為政府的政策很棒。例如:答應提供人民免費的健康保險五年(這裡沒有全民健保),或是提供低收入民補助金BBC中文網,但是,實際上,卻不一定會做到。」 

*BBC報導:在公布大選日期前,國陣(執政黨)給國有公司、比如馬來西亞石油公司的數千工人發放一次性獎金,增加了政府的開支、提高公務員、警察和軍人的工資。國陣還承諾,如果繼續執政,將繼續推行廣受歡迎的給低收入家庭提供補助的政策。

變相的買票?這是我的直覺反應。這種直白的宣告,不是等於告訴人民,政府用國家的錢,圖自己的利益嗎?那人民為什麼會相信政府可以做到呢?不過,

隨筆三:停電?

這個是所有消息中我覺得最最不可思議的。這裡的朋友突然告訴我:「某些地區在看票時停電了!只有開票所那區喔!」

沒想到電一來,就多了之前沒有的票箱,讓當場的人都傻眼了!

我聽到後,無法做出評論,實在台令人不可置信!


隨筆四:行政干預

選舉前,同事突然在抱怨:「我被安排到一個離戶籍地12公里遠的投票區」;另外一個球友說:「我被排到一個不知名的學校投票。」

聽說,這是為了讓投票者降低投票興趣...

隨筆四:幽靈選民?

同事們前兩天分享我一個新聞:「政府提供身分證給來馬來西亞工作的"外國"勞工,承諾給他們房子、身分證,還保證幫他們找漂亮的老婆,只需要當天去投票就可以了!」

本來我以為這樣已經非常誇張了,昨天更有人說執政黨直接找國外人,包機來到這裡投票。直覺覺得不太可能,但是想想,這裡的人種多元,無法靠外表來把關,跟台灣只有單一華人,很容易從外貌判斷是不太一樣的。

CNN報導

投票日當天,我路經投票所時,看到許多人在投票所附近,發現他們就是在找那些拿ID卻不是當地人的,希望可以減少幽靈投票。

看到許多人為了維持心中的正義和民主,願意盡一己之力,讓我回想起,我自從有了投票權,還沒有投過票!我該好好安排自己的時間,明年回去投下我"寶貴"的一票。




From Malaysian Insider

選後反映

選後,我開心地得到了一天假,也多了點時間關注選後新聞;看到好多好多人的反應。

這次,執政黨雖然還是佔了多數,但是卻喪失了絕對多數(2/3席次)的優勢。

不管新聞還是網路,都有許多的聲音。

BBC訪問

Fox editor

不滿背後,我想,我看到的是民主的種子,在更多人的心中萌芽。

隨筆五:年輕人的主動

我看到了很多人的不甘心,也看到了馬來西亞人,尤其是年輕人想要改變的決心。臉書、新聞到處都可以看到選民的殷殷期盼,一整天下來,臉書簡直就是即時新聞;大大拉近了政治和人民的距離。

網路;社群的加入

以前,會覺得政治距離很遠,這次,我看到很多人寧可塞車,也要回去投下自己的票(辦公室禮拜五是空空如也)積極的參與,給這次的選舉有更多的希望。

雖然沒有反擊成功,但是人民看到自己的力量也能做出一些改變,也讓政府看到他們的施政,帶給人民有多大的反彈。

不知道這樣他們是否會對於執政更用心呢?

隨筆七:種族、選區劃分問題

現在的馬來西亞執政黨有馬來人優先的執政理念,雖然總理一直強調執政聯盟的第二大黨是華人黨,可是華人多數的地區,例如檳城,還是華人佔優勢。眾多的新聞分析也都提到,這次選舉,讓以前的種族問題,再次浮上檯面。

政治問題不再是政治問題,而是種族和國家問題了。

Fox News

後記:
兩個月以來的話題,稍稍告一段落了!看到了"實況轉播"的大選經過,也讓我想起去年的總統大選、再之前的立委選舉。我總是把選出國家"公僕"的機會看得很簡單,想說做不好就換人是理所當然的。回想這次的經驗,我更加珍惜這個權利。

之後的七合一選舉,應該會是個好機會,好好來看看台灣的選舉和政治生態。

民主不是一蹴可及的,是需要時間熟化的。這個不只是制度的進步,也要有人民的成熟才行。